Frivolity: Anniversary and Phantom Traffic Jams#
一周年与幽灵路口#
写的时间是5.3但其实是5.5的晚上——这才想起来我的栏目已经一年了。(于是翻了翻草稿纸,添了一些小东西作为前一周的内容,又匆匆写下这一篇。也许有空了会回来修改。)
一年约有52个周五。在前面的大半年里,我风雨无阻的更了40篇;一阵寒假过后,萌生了摆烂的想法,实则也是没有达到自己要求的内容。
体会也是有一点的:可以说快有将近四分之一吧,是在催促下硬憋出来的。我总是在思考这样的写作意义或者价值在哪里——之前我的回答是:我在保持思考。这就够了。在以前的栏目当中,很多想法都是在平常生活当中不经意间掠过,由于我有完成周五碎笔的需求便把它抓过来了,加以放大镜研究;有意思的东西总是在你花下时间和精力下去之后才冒出来,这是我的一大体会;而如果没有写这个栏目的话,它们早就同往常一样觉得没什么东西,转瞬即逝了。
一开始其实写的都很小且不够吸引人,但暑假过后就越写越成熟了。而且发现其实内容跟最初第一篇里提出的想法倒是越跑越远了,大概是我不擅长(也没那么感兴趣或许)计算建模之类的。后面最常见的形式是:我最近学了什么就往其他地方尝试性的套什么,尤其是把数学方面的新工具或者新视角往社会上凑。(大概交叉学科好发文章就是这么来的吧,楽)同时(大部分时候)仍然秉持着一种古典的观念:要么美丽,要么有用。不得出一些简洁而统一的式子让我觉得很没有成就感;可能是我根本不会进行复杂的理论推导。
寒假之后回答稍稍动摇了,我又开始质问:你写的这些真的有用吗?确实,里面有不少我挺满意的——我要感谢周五碎笔,没有它我没有这么多我的toy model or idea。(国际关系、理论的理论、知子网、设计的计量是我比较喜欢的,但浏览量高的基本不是这些。)但放之以务实的眼光来考察,这里面绝大多数都对搞学术、去业界等所有方向起不到哪怕是准备的作用;反倒更像是某个人自娱自乐出来消磨时间的东西,这点上说跟玩玩具确实没什么两样。甚至后来越来越怀疑自己是不是民科,(我也算是国内民科长期观察者了,没想到自己反倒逐渐靠近民科?)毕竟思而不学则殆,还不如多花点时间闭门造车。
即使是这篇也要塞点这个栏目应该写的东西的(笑)。有个概念叫幽灵路口,说的是即使道路上没有发生事故等阻断交通线的情况下,仍然会出现拥堵。比如一车突然减速(也许源于窜过某个东西、前车突然变道过来),后面的车自然也会跟着减速——之后再重新加速恢复正常。如果条件都不改变且同质,这个地方接着会一直发生这个模式的动作;如此一来便在后面聚积了一定长度的慢速队伍,可能需要数个小时才能消散(比如某些Sleepy Joe用自己的车距换来了较少的减速)。
我想我的幽灵栏目也快走到头了(嘎嘎大笑)。人身上有些莫名所以的东西总是以一种无根的方式保持着,或者内耗着。
我本来想继续看看什么可行的探索方向,但是没时间了。具体建模暂时没看到什么会得到有意思东西的地方,大概很多时候很多想法都是这样吧……补一篇我觉得还不错的对幽灵路口进行(较简洁)建模的文章:GAZIS, D. C., & HERMAN, R. (1992). The Moving and “Phantom” Bottlenecks. Transportation Science, 26(3), 223–229. http://www.jstor.org/stable/2576854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