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irole: Financial Crisis, Liquidity, and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#
介绍#
EM 新兴市场危机
危机前 大规模资本流入;资本账户脆弱:
货币体制 固定汇率
宏观经济 经常账户赤字,财政赤字
金融部门 银行规制与风控缺乏
通货和偿还期错配 短期政府贷款、外债
制度建设与治理 e.g. 投资保护,关联借贷,执行无效率,不良会计
危机 表征:
私人 资本流逆转
银行和资产 信用紧缩(银行重建);证券和房地产价格下跌
货币 贬值
蔓延 原因 e.g. 资产组合重新配置,贸易关联,共同冲击,预期改变
官方 投资者套牢,债务重组;(IMF)拯救方案与条件制约性
观点:消除货币和偿还期错配;加强制度建设、规制执行;国家透明度(担保与表外负债);套牢;避免固定汇率制
冲突:事前激励与事后有效性 e.g. IMF 流动性供给(LOLR),IMF 条件制约性,资本控制(e.g. 短期国外投资征税),有序解决方案(外债重新谈判)
理论:
基本面观点 政府部门 债务人道德风险(隐性担保),债权人道德风险(转移危机负担);私人部门 汇率保险不足(国内金融市场不完备)
恐慌观点 短期贷款撤资(防止工具 e.g. 控制外流、设立准备金;消除错配,终止、债转股;IMF 或私人金融机构提供信用额度)
框架#
分析 基本目标:识别市场失灵
标准借方问题(融资安排 e.g. 控制权、流动性和风险管理),双重代理与共同代理问题(来自政府的广泛控制权与偏向激励机制)
评估:IMF 等机构作为投资者利益的授权监督者,与政府签订合同平衡代理问题,并使借款国受益
公司金融 确保给投资者带来回报的公司收入的有效管理:制度和行为,e.g. 偿债比率、流动性需求、信用额度、持久性分析、通货匹配、公司治理与监督、破产与清算程序
原理:创造的价值 = 可保证收入 + 代理成本(内部人激励和谋私利)
受益人 在竞争资本市场中,投资者的竞争消除了保护带来的利益,借方直接受益;投资增长提高了均衡回报率,投资者同样间接受益
权衡 借方面临可保证收入与资产价值(NPV)之间的权衡 e.g. 公司治理,积极监督与投机性/消极监督,控制权(投票权力、董事会权力和清算权力,e.g. 抵押担保,长期投资,风险管理,分红政策,管理层回报)
相对需求 投资者应被赋予具有最高相对支付意愿的资产控制权
条件依赖性 现金流、流动性和控制权的分配依据借方状况(e.g. EBIT、资本净值、证券售价、商业计划)相机而定(e.g. 风险资本转股)(Carrot and Stick 激励)(名义控制 由于信息不对称)
软预算约束 最优合同安排不一定具有时间一致性 e.g. 业绩不良惩罚条款再协商
流动性和风险管理 通过承诺部分的保险以防范信用配给的威胁,借方能从中获益(A-D 框架、MM定理下,不会出现信用配给,经营和投资政策将理性预期,无需流动性储备和风险管理)(不必要完全保险 由于成本,道德风险,防范总量冲击需要支付风险溢价 e.g. CAPM)
共同代理问题 投资者间的外部性危害融资;财务透明度,代表制度,证券设计等可部分有效的解决合同外部性,集体行动,索取权差异等问题
国内 在各实体冲击独立、恰当分配(保险中介)时私人部门流动性供给能充分满足需求;国内的外部流动性,国外的外部流动性
原因:消费者无法抵押未来的人力资本,为公司提供信用额度(直接保险);国家的广泛控制权
方式:
政府债券 注意大量赤字降低了国债流动性溢价,同时企业税收负担预期会削弱流动性资本的创造
货币政策 (反周期)降低短期利率,增加未到期债券拥有者的财富
最后贷方 向银行 审慎的偿债延期,贴现窗口;(非周期)公共储蓄保险
公共保险 向公司 e.g. 社保、失业保险
征税 消费者间接为企业提供流动性
(司法体系 e.g. 高治理环境能增发新股,有效的破产程序 也影响流动性供给)
债务国与公司的区别
不可交易品 东道国隐形收益;借贷受制于国际抵押资产
有限制裁 e.g. 无法清算或使出局、搭便车(WTO)、低效率(再谈判)
不存在国际最终贷方(ILOLR)
观点
双重代理:(团队道德风险)
投资者没有跟政府签订合同并暂时分享控制权
激励机制 不会积极保护国外投资者利益;e.g. 私人部门俘获、迎合国内投资者、国际声誉
控制权 影响可交易品与不可交易品的交换(汇率等)e.g. 鼓励不动产业投资,耗尽国际储备金,出口收税,鼓励通货贬值,公共债务延期;及一般控制权(事后可能国内较国外有利)e.g. 制度建设,流动性资本供给,税务劳工法律
讨论:封闭经济中投资者福利内在化,且不影响汇率;基本面观点主要认为政府政策受害人是国内纳税人,没有考虑负外部性(被套牢的国外投资者、外部官方救援);道德风险重要吗(政治成本);主权可以侵犯吗
共同代理:在国际金融范畴同样更为重要
内涵#
市场失灵识别
代表假设:引入授权监督(注意信誉的建立)缓解代理问题
对称信息,风险管理
合约设计(遵守相对支付意愿)所有权和条件制约性
危机下控制权向债权人转移
政策分析:负债面值;负债期限;汇率体制(固定制可作通货坚挺的信号)
试图调整私人融资安排结构的政策应考虑其对政府行为的影响(e.g. 以国内通货借贷加剧政府道德风险的顾虑,消耗国际储备的通货贬值政策较冒险)
ILOLR(在商业贷款人不再愿意提供资金时向国家提供清偿能力的机构):需求弱 国际债务抵押品有限为主要限制
制度 IMF
任务:委托监控组织(主权国家与国外投资者间不完全契约的替代品),因此帮助新兴市场经济充分享受资本账户自由化(更多优质金融资源);危机管理:
实证 不一定具备(互换报价和集体行动条款);短期援助换取条件制约的再谈判机会
规范 冲突法则;解决方案的事后收益比事前成本高吗(经验问题)
治理:高度异质下的协同;责任制下的迎合(不透明化、独立化);焦点目标(国际代理人的分工(外部性解决、集体行动、服务提供)与跨部门争论);其他代理人、私人或官方贷款人执行(难竞争、激励混乱且合作不可靠)
结论
IMF 缺乏明确目标,人们应更关注无序性的本质,对市场失灵进行识别
失灵原因是尽管政府有多种手段影响国外投资者的收益,它们无法签约
为了国家获得更多更好的贷款,国外投资者需要代理人,因此 IMF 成为授权的监督机构,平衡双重和共同代理问题
IMF 会扮演托管者,特别是危机管理者,而最终贷方的作用有限
处置无序性现象而非本质的政策可能误导